專題:倫敦奧運會 中國游客奪取“消費金牌”
KITCO金拓 2012-08-16 15:08 |  | 作者簡介 |  | 打印 |
【導語:倫敦奧運會,中國居獎牌榜第二。同時,中國人在倫敦創造的另一個紀錄更讓人“嘆為觀止”。】
“歡迎來到倫敦”,在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的Westfield商場中庭,碩大的中文條幅從天而降。這家商場工作人員所穿的T恤,胸口也用中文寫著相同的問候……倫敦商家為何對中國游客如此情有獨鐘? 據國際信用卡巨頭Visa公司統計,奧運會期間,中國游客出手最為闊綽,平均每筆消費高達203.04英鎊,約合人民幣2030元,排名第二的阿聯酋平均每筆消費只有181英鎊。難怪整個倫敦都張開熱情的臂膀,對錢包鼓鼓的中國游客熱情地說:倫敦歡迎你!
無論是在倫敦的傳統商業旺地牛津街、邦德街,還是在借奧運之勢新近崛起的奧林匹克公園商圈,洶涌的人潮里都少不了中國人的身影。盡管因為距離、簽證等原因,中國游客的總數比不上美國游客,導致在“消費總額”的排行榜上沒能力壓美國成為老大,不過中國游客顯然是英國商家“最歡迎的上帝”。
中國游客出手大方,除了自身腰包夠鼓以外,還因為倫敦的商家做好了一切準備,為中國游客掃除了購物障礙。包括Selfridges、Westfield在內的大型百貨公司,全都開通了銀聯結算。中國游客甚至不用開通國際信用卡,就可以像在國內一樣,輕松地刷卡消費。
瞄準中國面孔
在倫敦市內購物,最出名的是牛津街上的塞爾弗里奇百貨公司,不少國際大牌在牛津街上的唯一門店都設在里面,而這些奢侈品品牌的店面也都配有中文導購。為了方便中國人購物,在亞洲面孔刷卡結賬時,收銀臺小姐甚至會詢問是通過英鎊、美元還是人民幣結算,所有柜臺都收銀聯卡。
中國人已經成了“豪客”的代名詞,“我們每天都可以賣掉至少100個包給中國人,不少中國人來了以后就買三四個,甚至他們喜歡買好幾個同款的。”在路易威登店里服務的英國導購杰希已經對中國人的購買能力見怪不怪了,“現在我們有三四個中國同事,因為很多來購物的中國人并不會說英文。也許十年前我們會更看重來自阿拉伯地區的客人,但現在毫無疑問,所有的導購都瞄準了中國面孔。”
奧運會期間,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有25萬人來倫敦觀賽,而根據統計,每個中國游客平均在倫敦的花費比阿聯酋的游客都高出10%。“我們店里現在每天都塞滿了亞洲人,我想大部分是來自中國,F在每天辦理免稅的銷售金額已經超過了銷售總額的40%,說明這段時間內全部都是歐盟以外的游客在買、買、買!”塞爾弗里奇百貨公司的客戶服務部經理安先生每天都異常忙碌,“賣的最好的就是巴寶莉了,我們在奧運前還進行了打折促銷,所有打折款幾乎是一搶而空。”搞笑的是,他們的店還不在一樓大廳,但完全不影響銷售業績。
最愛奢侈品
奢侈品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是非生活必需品。據咨詢機構麥肯錫2011年3月發布的報告預測,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增長18%,到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屆時將位居世界第一。
在倫敦最著名的哈羅德百貨內,世界頂級奢飾品品牌一應俱全,而這里也成了中國游客最“扎堆”的地方。名品匯集的打折店Bicester Village遠離倫敦市區,但路途遙遠依然擋不住中國游客“挖掘金礦”的腳步,奧運期間,這里每一天都被中國游客充斥著。
日前,在英國WALPOLE奢侈品協會召開的一次發布會上,與會的多位奢侈品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中國游客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此處提及的“奢侈品”不單單指的是名牌皮包、衣服、化妝品,也包括奢華的酒店、飲食消費。某奢侈品牌手機發言人甚至表示,目前到英國旅游的中國游客,家庭旅游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可以經?吹郊议L帶著孩子一同購買奢侈品的景象”。
英國旅游局專門負責中國事務的劉慧心告訴記者,中國游客對奢侈品的“狂愛”已經讓英國人震驚了。“去年圣誕節的打折季,中國人的購買力讓英國人望而興嘆,英國媒體甚至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叫做‘北京鎊’,也就是中國人所花的英鎊。”
中文導購成必須
在哈羅德百貨里購買巴寶莉皮包的羅小姐,英語并不太靈光,只能用于最簡單的日常交流。但是,語言的障礙已經不能阻止她購買奢侈品了——人家專柜都配備了中文導購!巴寶莉專柜的中文導購許小姐,是中國香港人。熟識普通話、粵語和英語的她,很輕松地就得到了這份報酬不菲的工作。她笑著告訴記者:“中國游客就是購買力超強,我的銷售額在幾位導購里遙遙領先,全都是拜中國游客所賜”。
為了應對奧運期間龐大的中國游客潮,倫敦的不少商場都臨時聘請了中文導購。在Westfield商場內的某化妝品專柜,來自上海的留學生SUSAN正向幾名來自國內的游客推銷產品。做成一筆生意后,小姑娘笑嘻嘻地說:“我今年暑假就沒回國,留在這里打工。我是奧運會前一個月才找到這份工作的,因為商場要吸引中國客人,我跟我的幾個同學現在都在這里當兼職導購”。
除了必須的中文導購外,英國人在很多細節上都考慮周到。記者在一家化妝品店內購買了幾樣產品后,店員主動給我講解了到機場退稅的事宜,最后她拿出一張退稅注意事項的小冊子送給記者。記者翻開一看,里面居然全都是中文!萬事俱備,倫敦商家只用笑瞇瞇地等著中國游客掏錢了。
(聲明:以上資料搜集于網絡,僅供參考。)